基金“惟一委员”开保增长药方

位置:首页  »  投资理财  »  基金“惟一委员”开保增长药方
日期:2023-03-29 16:03热度:加载中...

基金“惟一委员”开保增长药方

全球经济金融危机下中国经济如何“保增长”,将成为今年“两会”的热门话题。基金业惟一的“两会”代表谢卫就此开出“药方”:宏观调控需要努力“保增长”,但“保增长”不必拘泥于具体指标;建议允许地方政府发债以刺激地方经济增长,但地方政府债没必要由中央政府“代发代还”。

作为全国政协委员,谢卫目前是交银施罗德基金管理公司副总经理,也是民盟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。

保增长应有腾挪空间

谢卫在今年的提案中称,把“保增长”作为宏观调控的基调完全正确,但面对全球经济的下行周期,宏观调控政策应具更大的灵活性,不应把具体的某个数据作为生命线。

谢卫提出,当前对全球经济进入下行通道已成共识,且不排除走出一个“L”形的路径,全球经济复苏需要的时间可能比预期的更长,中国的外贸行业面临长时间过冬的严峻困难,不能奢望外贸行业还能像前些年那样,对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形成强力的支撑。

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(投资、消费、进出口)中,谢卫最看好投资的效果。他说,大规模的政府刺激计划应该是当前“保增长”的最有效手段。

在此基础上,谢卫认为,在经济下行期间,宏观政策的逆周期调整,应该有更大的灵活性,既要把“保增长”作为工作的基调,又要顺势而为,不必拘泥于某一具体指标(比如“保八”)。

“我们希望看到的,不仅仅是经济的触底反弹,更希望看到的是经济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。如果过分依赖单一的投资拉动,我们也许又要回到以往粗放的增长方式上。”谢卫在提案中如此表述。

他建议,在制定具体保增长的目标上,应该有更大的弹性,可以有一个腾挪的空间,比如确定一个区间。这样可以有效传递一个信号:既要保增长,更需实事求是地保增长,即要保眼前,又要把资源从长计议,为下一步的改革和发展奠定基础。

地方债不应由中央担保

“国家将代地方政府发债”的有关报道,使得地方政府债发行成为市场最敏感的经济话题之一。谢卫就此提出,地方政府债不应由中央政府“代发代还”。

谢卫说,中国地方政府存在巨额隐性债务一直是个不争的事实。虽然难以准确估计具体的数额,但的确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巨大隐患。

在当前的分税制下,以“卖地财政”为代表的隐性债务应运而生。然而,“卖地财政”本身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。

一方面,守住1.8万亿亩耕田是中国的基本国策,关系到中国经济的持久稳定;另一方面,“卖地财政”受制于经济周期的波动,比如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,“卖地财政”就难以为继。更重要的是,巨额的卖地收益长期游离于预算之外,对国家的预算管理形成了强烈的冲击。

在此情况下,应把以“卖地财政”为代表的地方隐性债务来源纳入预算管理,尽管目前公众对地方政府官员的“道德责任”以及对地方人大的监督能力存在顾虑,但一个制度的出台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,应该尽可能“两权相害取其轻”。

在允许地方政府发债的前提下,谢卫建议,地方政府债由地方政府作为发债主体,把地方政府推向市场。

谢卫认为,由中央政府“代发代还”的制度安排仍是由中央的政府信用作担保,这种设计对不同治理水准和还款能力的地方政府,除了额度有所不同外,在市场利率和市场评级方面没有任何区别,不利于地方政府提高其发债的约束力,也不利于地方政府培育其自身的市场信誉。

地方政府发债如何提高透明度、消除市场顾虑?谢卫提出三个建议:

一是地方人大监督是地方发债的重要制度保证;二是通过信息披露制度,公众对地方政府的治理水准会有一个清晰的判断;三要加强舆论的监督,推动地方政府债券资金在阳光下运作,并能促使地方政府更加审慎地使用发债的权利,不断提升债券的使用效益。

谢卫还特别指出,允许地方政府发债,不等于各地齐步走,可以先试点,确立一定的先决条件,比如,对于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情况,中央政府应对各地方政府的经济发展前景和财政收入情况做出判断,设立相应门槛。

【相关文章】

中国社科院:基本养老保险基金“拐点”已经出现

基金“惟一委员”开保增长药方

基金“一对多”冲击信托公募市场

基金“一对多”产品将呈现多样化

基金“状元”三人行:目前股指跌不下去

THE END
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lrjk.net/view/7535.html

声明: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,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,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。

热点阅读